聚焦 “三全”研究型审计 赋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青岛市市南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专项审计调查案例
阅读次数:35 时间: 2025-07-12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审计局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要求,在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中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关注政府决策部署、项目施工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管护机制建立等关键环节,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在市南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专项审计调查中,聚焦“三条主线”,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构建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投资审计监督体系。该项目撰写3篇审计专报,均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向区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2项,推动相关单位建章立制15项,开展对口业务培训6次,获得青岛市2024年度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一、抓牢“审前—审中—审后”主线开展“全过程研究型审计”
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是提高审计质效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市南区审计局坚持把研究型审计作为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审前、审中、审后研究衔接的工作机制,推动审计提质增效。
审前高位研究谋划。科学谋划定项目,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列为公共投资审计“1号种子项目”,确定“项目起航,审计护航”的工作思路,将已完工和正在施工的老旧小区项目全部纳入审计监督范围。研究政策定目标,对收集的近60份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法规深入学习,入脑入心,为后期精准高效实施审计提供政策理论储备。强化调研定方案,审前与发改、财政、街道、项目主管部门等单位沟通对接。通过座谈、现场调研、走访社区居民等形式,详细了解各单位职责分工、项目进展以及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理清审计思路,找准审计重点,最终形成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中创新方式方法。打破科室界限,统一调配财务审计和投资审计人员,实行“大兵团”作战模式。高频督导调度,实施挂图督战,实行定人、定责、定时管理。局领导每周按图督导调度,定期召开项目研讨会,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分析难点和疑点,确保审计方向不走偏、不走样。突出特点重点,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在常规投资项目审计关注重点的基础上,拓展聚焦前期调研、重要施工节点、后期维护管理等环节。坚持科技强审,依托 “智慧审计工具箱”,利用“地理坐标爬取”模块,科学快速确定抽审范围,利用“图像分析”模块,对关键施工节点影像资料进行全面快速筛查。打好纪巡审监督“组合拳”,对巡察审计联动的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现资料共用共享,召开4次巡审联动碰头会,核实20余项疑点事项。与区纪委监委开展4次“面对面”交流会,就监督关注的重点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会商研讨。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线索2项。
审后做实成果转化。服务宏观决策,对审计发现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管理不到位问题需研究解决》等3篇审计专报上报区委区政府,提出可操作、接地气的审计建议,均获主要领导批示,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将“审计结果”变为“审计成果”。推动结果利用,区委、区政府将审计发现问题作为重要情况在全区老旧小区改造专题会议及全区专项巡察集中反馈会等3次相关会议上做出通报,巡察报告引用大量审计发现问题案例,有力发挥监督叠加效应。打造审计样板,审后及时总结复盘,对方案编制、审计查证、问题定性、成果利用、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肯定,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进行“把脉”,形成一套符合区情实际、可复制推广的民生项目审计样板。
二、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开展“全链条研究型审计”
审计的是资金项目,但资金背后都有政策,政策背后又反映着中心大局,反映着政府宏观调控战略和施政纲领。市南区审计局在全方位了解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基础上,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从讲政治的高度,研究政策、追踪项目、审查资金。
围绕政治站位深思。坚持人民至上,强化责任担当,连续两年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列入年度审计计划,涉及全区4个批次实施的78个片区,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体现在审计项目中。持续加大对重点民生项目的审计力度,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扎实调研,重点聚焦老旧小区“改什么、怎么改”,是否存在“改造不彻底”或“应改未改”等问题,将百姓密切关注的屋顶漏雨、道路坑洼不平整、电动车充电困难等事项作为审计发力点,为党委政府兜牢民生底线贡献审计力量。
围绕政策法规深研。从政策研究分析入手,通过分析国家、省、市各级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要求,研究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本级政府出台配套政策情况,关注政策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重点揭露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通过审计推动区政府修订《市南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对老旧小区 “水、电、气、暖”等设施未能协同改造的难点问题,建议区政府将该问题上报市级主管部门,由市主管部门统一协调相关专营单位进行同步改造。
围绕民生项目深究。在吃透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的基础上,审计组深入街道社区楼院查看项目实施进度和改造效果,与社区群众谈话了解居民实际诉求,与主管部门、审批部门座谈掌握部门职责分工和履职情况,力求审计监督接地气,靶向建议解民忧。通过审计全区11个街道办事处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计组累计梳理排查出前期论证、施工建设、参建单位管理及后期维护等各类问题和风险70余条,为下一步提出审计建议提供详实的事实依据支撑。
围绕项目资金深查。从资金分配管理入手,全面摸清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来源、种类及使用要求等,以资金“借、用、管、还”为抓手,全面分析项目申报、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确保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政府专项债和各类上级补助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从工程造价清单入手,利用“解剖麻雀”的方式,研究造价分布,找准审核重点。对造价和质量影响较大的楼院地面垫层做法进行取芯抽样,发现某楼院地面垫层未按设计铺装混凝土垫层,审计过程中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迅速对不合格的地面垫层进行返工整改。通过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容易出现结算争议及质量隐患的屋顶修复等工程进行工程测量,提高审计质效。牢牢牵住工程造价审计的“牛鼻子”,通过对关键施工做法的审计,推动建设单位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分析梳理项目管理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助推建设单位实现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三、贯通“查病-治病-防病”主线开展“全方位研究型审计”
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不仅要揭露和查处问题,更要通过审计促进整改,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市南区审计局立足经济监督职能定位,着眼提升“查病”能力,保障“治病”效果,发挥“防病”功能,始终将研究型审计贯穿于审计职能定位。
全面高效“查”。首次创造性地将全区工程建设项目按照资金投向领域划分为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城市建设等7大板块并进行立项谋划,全面系统研究每个板块领域的特点和难点,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筛选确定为种子项目。通过前期收集项目政策法规、会议纪要、考核通报、居民热线办理等文件资料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精准画像,确定审计重点。通过深入现场勘察、资料查阅及与相关单位谈话了解等形式,重点审查前期程序履行、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后期运营维护等环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表象-内在-机制”的思路进行分析研究,从问题产生的源头和机制上剖析成因。
精准长效“治”。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双甲方的特点,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区分各方整改责任。向各被审计单位及主管部门制发提醒整改告知函,明确整改要求,推动整改落实落地。同时,加强与被审计单位座谈交流,共同研究探索问题解决路径,合力推动问题整改。针对整改难度大、涉及多部门的问题,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召开2次专题整改调度会,由区政府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该项目推动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出台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联动巡查制度》《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负责人岗位职责》等各类制度流程和办法15项,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切实推动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关口前移“防”。依据审计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迅速的特点,协助办理市南区“街呼区应”涉及的老旧小区改造疑难问题近10次,提出做深施工方案论证、加强成本控制等若干建议,对潜在问题提前防控,切实发挥审计“工具箱”作用,护航民生重点项目实施。梳理以往投资审计发现的9类典型问题编写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审计发现问题工作提示函》《审计发现问题典型案例汇编》,有效发挥警示作用。联合发改、财政、城建等5部门出台《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操作建议》,强化工程建设项目8个关键环节的管理。牵头财政、发改、街道等多部门,通过对口专题讲座、流动课堂、“三基”工程结对共建等形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使用和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6次,累计培训近200人次,有效提升一线项目管理人员技能。
作者:青岛市市南区审计局 张念帅 王炜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