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省内部审计师协会!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创新路径

阅读次数:33   时间: 2025-10-09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架构和风险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防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审计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审计效率、精准度和前瞻性的要求,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创新路径,为提升内部审计价值提供思路。

数字化转型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审计对象的数字化重构。业务流程逐步线上化、数据化,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数据实时沉淀,审计对象从纸质凭证转向数据链路,审计范围从单一业务环节扩展到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关联。

风险形态的复杂化。数字化带来了新型风险,如数据泄露、系统漏洞、算法偏见等,传统风险也因数字工具的使用呈现隐蔽化特征,需要审计视角从事后追溯转向实时监控。

审计需求的升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从合规检查转向价值创造,要求审计不仅能发现问题,更能通过数据分析预判风险、优化流程,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创新路径

审计技术工具的智能化应用。数字技术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利器”,通过工具创新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深度是首要路径。

数据分析平台的搭建:依托数据中台,整合财务、业务、IT系统数据,构建审计专属数据分析模型。

智能审计工具的嵌入:运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处理重复性审计工作,如自动抽取凭证、核对数据勾稽关系;通过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非结构化数据,如从合同文本中提取关键条款、识别合规风险;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对采购价格波动、资金异常流出等实时预警。

可视化审计看板的开发:将审计发现、风险指标、整改进度等数据可视化,形成动态更新的审计看板,帮助管理层直观掌握企业风险态势。

审计模式的全流程转型。打破事后审计的局限,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改进”的全流程模式。通过系统接口实时采集业务数据,设定关键指标阈值,当数据触发阈值时自动生成审计线索,实现从事后审计向持续审计延伸。同时,从抽样审计向全量审计升级,以避免发生风险遗漏。通过搭建审计共享平台,打通与财务、业务、风控部门的数据接口,实现审计需求在线提报、审计过程实时协同、审计整改闭环跟踪。

审计人员能力的维度拓展。数字化时代的内部审计人员需构建“审计专业能力﹢数字技术能力﹢业务洞察能力”的复合型能力体系。首先,强化数据思维与工具应用能力。审计人员需掌握SQL、Python等数据处理语言,能独立设计数据分析模型,理解数据治理逻辑,识别数据质量问题对审计结论的影响。其次,深化业务场景融合能力。在对供应链审计时,结合采购流程、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等业务逻辑,从数据异常中精准定位“供应商围标”“库存积压”等风险。最后,提升风险预判与价值挖掘能力,从“问题发现者”转向“价值创造者”,通过数据分析为业务优化提供建议。

作者:平原县审计局  李金鑫

    山东省内部审计师协会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晶都国际C座2单元2003 邮编:250101 联系电话:400-1234-123

    Copyright @ 2020-2030 ,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内部审计师协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24368号